当前位置: 首页 > 无地址注册公司用“挂靠地址”有风险吗

无地址注册公司用“挂靠地址”有风险吗

2885

没有注册地址,是否还能注册公司呢?


答:是可以的,并不一定要有实际的办公场地,还可以采用“无地址注册公司”这种方式。


一、什么是“无地址注册公司”?

所谓的无地址注册公司,主要是以托管的形式把地址挂靠到商务秘书公司,不需要自己租赁办公场所。这种托管的形式主要是实用于经营电子商务不需要办公场所的企业类型。


简单来说,“无地址注册公司“是指办企业注册时只需要提交该地址的信息材料,证明该地址确实存在,注册流程不需要提供租赁合同,只需要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地址,并承诺根据中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已经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市监局不再审核和把关该地址的权属和用途。


二、无地址注册是否有风险?

通常情况下,无地址注册不存在风险,除非出现这种情况:注册地址没有人签收工商局的信函情况下,企业将进入经营异常名单。

这是因为,“无地址”允许不需要真实存在的办公地址,但必须要有一个地址,能够收到工商局的信函。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商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有效释放,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少数不法分子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以下简称冒名登记),干扰了正常的公司登记注册秩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

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法定的企业登记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实开展撤销冒名登记工作,有效回应公众期待和社会关切,切实维护商事登记权威性和“放管服”改革成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做好撤销冒名登记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积极应对群众诉求

    对于被冒用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人民群众(以下简称被冒用人)撤销冒名登记的反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应对负责。撤销冒名登记工作由作出该次登记决定的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登记机关发生过变更的,由现登记机关负责撤销。

    被冒用人本人向登记机关反映被冒名登记情况的,登记机关及时做好记录。被冒用人本人不能到场反映的,登记机关应对其进行远程身份核验。

    登记机关要认真核验被冒用人本人签字的撤销登记申请及其身份证件复印件(本人到场的,核实原件)。被冒用人还可以一并提供身份证件丢失报警回执、身份证件遗失公告、银行挂失身份证件记录、由专业机构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等有助于认定冒名登记基本事实的文件材料。

    二、做好公示和调查工作

    登记机关应将公司涉嫌冒名登记的情况(包括被冒名登记时间、具体登记事项、登记机关联系方式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及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45日。公示期内调查终结并作出调查结论的,终止公示。

登记机关要通过查阅冒名登记行为涉及的档案材料,对公司住所或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询问公司相关人员、登记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等方式,对冒名登记基本事实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征询公安、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意见。

利害关系人主张与冒名登记相关的民事权利正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尚未作出判决、裁定或生效判决、裁定尚未执行完毕的;或者有证据证明冒名登记涉及的股权存在争议,各方尚未达成一致的,登记机关应中止调查,并相应延长公示期。

    三、审慎作出撤销登记决定

    登记机关在调查终结或公示期满后作出调查结论,并据此作出撤销或不予撤销登记的决定。公司在调查前已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不影响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的决定,但因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除外。

    登记机关调查认定冒名登记基本事实清楚,或者公司和相关人员无法取得联系或不配合调查且公示期内无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登记机关认为冒名登记成立的,应依法作出撤销登记决定。

有证据证明被冒用人对该次登记知情或事后曾予追认,或者公示期内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经调查属实,登记机关认为冒名登记不成立的,应依法作出不予撤销登记决定。

    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或裁定已认定冒名登记事实的,登记机关应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公安、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出具书面意见不同意撤销登记,或者撤销登记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登记机关应作出不予撤销登记决定。

登记机关应将撤销(不予撤销)登记决定送达冒名登记的公司及被冒用人。在调查过程中已发现公司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可以直接采取公告方式送达该公司。

    四、准确公示撤销信息

    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在登记注册系统标注作出撤销决定的状态,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公示公司名称、成立日期、被撤销登记日期和原因、作出撤销决定的登记机关等基本信息。撤销公司变更登记的,恢复公示冒名登记前的信息,同时公示撤销冒名登记相关信息。撤销公司注销登记的,公示注销前的信息,并标注“已撤销注销登记,恢复主体资格”。

    撤销冒名登记所形成的全部材料,要单独立卷,归入公司登记档案。

    五、强化信用惩戒

    总局建立全国虚假登记责任人数据库。登记机关负责将冒名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录入虚假登记责任人数据库。对再次提交登记申请材料或作为登记申请人的,可以进行严格审查。对虚构事实或提交虚假证明材料,逃避债务、偷漏税款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登记机关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实施信用惩戒。

    对冒名取得公司变更或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应按照《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所涉公司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六、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冒名登记被撤销后,因冒名登记导致的被冒用人相关信用惩戒和市场禁入措施停止执行。登记机关应及时更新数据,解除信用约束措施。

    登记机关或其上级机关认定撤销登记的决定错误的,可以撤销该决定,恢复公司原登记状态,并通过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公安、税务等相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在撤销冒名登记工作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行为线索,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要做好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及时推送撤销冒名登记相关数据,推进被冒用人无辜受限问题的解决。

    八、做好工作保障

    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撤销冒名登记的细化措施,明确撤销冒名登记工作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审批权限、档案管理等。要按照总局相关技术方案的要求做好公示系统优化改造,及时调整登记注册系统,为撤销冒名登记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非公司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登记,以及撤销冒用他人身份取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清算组成员等备案的,参照本意见执行。

在撤销冒名登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局相关司局。



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为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7号)关于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规定,工商总局一直要求工商部门要切实简化登记手续,坚持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只要申请人能够提供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应予以登记。


按照《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区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可以自行或者授权下级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经过我们对各地执行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目前,除极少数地市尚未出台规定外,各省地市均已制定实施了住所(经营场所)的管理规定。



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址多照”方式,即在同一地址可以注册多个市场主体,办理多个营业执照;


二是“一照多址”方式,既企业在同一登记机关的辖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时无需申领新的营业执照,在已有营业执照上标注包括多个分支机构经营场所在内的多个地址即可;


三是创新了集中登记、商务秘书企业等新型住所登记方式,由政府划定特定区域作为特定创业主体、特定行业企业的住所,或者由秘书企业进行住所托管,解决了场地资源的稀缺性;


四是放开住宅登记。目前大部分地方均允许将居民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只是需要提供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证明文件。也有部分地方有条件地放开了住宅经商的登记条件,如重庆、陕西等地区规定了从事特定行业(如电子商务、无实体店铺的网络交易服务、创意、设计等)的企业不需要出具业委会同意的条件。


家庭住宅能否注册公司?推进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便利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住宅(经营场所)的管理涉及政府规划、土地、房屋等多项政策规定,分别由国土、规划、住建、房屋管理、公安、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管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各地出台的文件和措施规定也有所差别。我们正在指导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政府进一步研究简化住所登记的办法,提高可操作性,在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登记”等便利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和利用各类场地资源、降低创业门槛和限制,有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宽住所(经营场所)条件,释放住所(经营场所)资源。